太阳是日星,天帝是月星,日星为阳,月星为阴,故天帝到山,太阳到向,此法叫阴阳交媾;得太阳穿照,叫阴阳平排,若择与四柱日干合本山元辰或合与本山相生格,不论交媾与平排,都可获吉!
真太阳吉神
正月大寒至雨水子日 下午11点至上午13点在子方造作大吉
二月雨水至三月春分亥日 下午9点至11点在亥方造作大吉
三月春分至四月谷雨戌日 下午7点至9点在戌方造作大吉
四月谷雨至五月小满酉日 下午5点至7点在酉方造作大吉
五月小满至六月夏至申日 下午3点至5点在申方造作大吉
六月夏至到七月大暑末日 下午1点至3点在末方造作大吉
七月大暑至八月处暑午日上午11点至下午13点在午方造作大吉
八月处署至九月秋分巳日 上午9点至11点在巳方造作大吉
九月秋分至十月霜降辰日 上午7点至9点在辰方造作大吉
十月霜降至冬月小雪卯日 上午5点至7点在卯方造作大吉
冬月小雪至腊月冬至寅日 上午3点至5点在寅方造作大吉
腊月冬至到正月大寒丑日 上午1点至3点在丑方造作大吉
天帝到山与时上太阳会合
立春后:天帝到艮寅双山:坐艮兼寅、坐寅兼艮,依此节气确定天帝到山。
雨水后:天帝到寅甲双山:坐寅兼甲、坐甲兼寅,依此节气确定天帝到山。
用【申】时太阳到向,阴阳交媾会合,用【巳】时太阳穿照,阴阳平排会合。
惊蛰后:天帝到甲卯双山:坐甲兼卯、坐卯兼甲,依此节气确定天帝到山。
春分后:天帝到卯乙双山:坐卯兼乙、坐乙兼卯,依此节气确定天帝到山。
用【酉】时太阳到向,阴阳交媾会合,用【午】时太阳穿照,阴阳平排会合。
清明后:天帝到乙辰双山:坐乙兼辰、坐辰兼乙,依此节气确定天帝到山。
谷雨后:天帝到辰巽双山:坐辰兼巽、坐巽兼辰,依此节气确定天帝到山。
用【辰】时太阳到山,阴阳交媾会合,用【未】时太阳穿照,阴阳平排会合。
立夏后:天帝到巽巳双山:坐巽兼巳、坐巳兼乙巽,依此节气确定天帝到山。
小满后:天帝到巳丙双山:坐巳兼丙、坐丙兼巳,依此节气确定天帝到山。
用【巳】时太阳到山,阴阳交媾会合,用【申】时太阳穿照,阴阳平排会合。
芒种后:天帝到丙午双山:坐丙兼午、坐午兼丙,依此节气确定天帝到山。
夏至后:天帝到午丁双山:坐午兼丁、坐丁兼午,依此节气确定天帝到山。
用【午】时太阳到山,阴阳交媾会合,用【卯】时太阳穿照,阴阳平排会合。
小暑后:天帝到丁未双山:坐丁兼未、坐未兼丁,依此节气确定天帝到山。
大暑后:天帝到未坤双山:坐未兼坤、坐坤兼未,依此节气确定天帝到山。
用【未】时太阳到山,阴阳交媾会合,用【辰】时太阳穿照,阴阳平排会合。
立秋后:天帝到坤申双山:坐坤兼申、坐申兼坤,依此节气确定天帝到山。
处暑后:天帝到申庚双山:坐申兼庚、坐庚兼申,依此节气确定天帝到山。
用【申】时太阳到山,阴阳交媾会合,用【巳】时太阳穿照,阴阳平排会合。
白露后:天帝到庚酉双山:坐庚兼酉、坐酉兼庚,依此节气确定天帝到山。
秋分后:天帝到酉辛双山:坐酉兼辛、坐辛兼酉,依此节气确定天帝到山。
用【卯】时太阳到向,阴阳交媾会合,用【午】时太阳穿照,阴阳平排会合。
寒露后:天帝到辛戌双山:坐辛兼戌、坐戌兼辛,依此节气确定天帝到山。
霜降后:天帝到戌乾双山:坐戌兼乾、坐乾兼戌,依此节气确定天帝到山。
用【辰】时太阳到向,阴阳交媾会合,用【未】时太阳穿照,阴阳平排会合。
立冬后:天帝到乾亥双山:坐乾兼亥、坐亥兼乾,依此节气确定天帝到山。
小雪后:天帝到亥壬双山:坐亥兼壬、坐壬兼亥,依此节气确定天帝到山。
用【巳】时太阳到向,阴阳交媾会合,用【申】时太阳穿照,阴阳平排会合。
大雪后:天帝到壬子双山:坐壬兼子、坐子兼壬,依此节气确定天帝到山。
冬至后:天帝到子癸双山:坐子兼癸、坐癸兼子,依此节气确定天帝到山。
用【午】时太阳到向,阴阳交媾会合,用【酉】时太阳穿照,阴阳平排会合。
小寒后:天帝到癸丑双山:坐癸兼丑、坐丑兼癸,依此节气确定天帝到山。
大寒后:天帝到丑艮双山:坐丑兼艮、坐艮兼丑,依此节气确定天帝到山。
用【未】时太阳到向,阴阳交媾会合,用【辰】时太阳穿照,阴阳平排会合。
![](/public/admin/kindeditor/attached/image/20250106/20250106205953_22732.jpg)
太阳行逆宫
大寒立春在子宫,雨水惊蛰亥上逢;春分清明戌宫立,谷雨立夏在酉宫。
小满芒种到申上,夏至小暑缠未宫;大暑立秋归午位,处暑白露巳位通。
秋分寒露辰宫住,霜降立冬卯相逢,大雪小雪归到丑,周而复始行宫同。
子宫:半壬至半癸 丑宫:半癸至半艮 寅宫:半艮至半甲
卯宫:半甲至半乙 辰宫:半乙至半巽 巳宫:半巽至半丙
午宫:半丙至半丁 未宫:半丁至半坤 申宫:半坤至半庚
酉宫:半庚至半辛 戌宫:半辛至半乾 亥宫:半乾至半壬
壬兼子即是壬子双山同宫;子兼壬也是子壬双山同宫,二者皆以立春后雨水前十五日,得历数太阳到山,立秋后处暑前十五日,得历数太阳到向。
子兼癸即是子癸双山同宫;癸兼子也是双山同宫,二者皆以大寒后立春前十五日,得历数太阳到山,大暑后立秋前十五日,得历数太阳到向。
壬山正针, 用雨水前后七日半共15天为太阳到山;用处暑前后七日半共15天为太阳到向。
坐癸兼子、坐子兼癸,都得太阳到山;用午时下四刻太阳到向,名叫阴阳共济。坐丁兼午、坐午兼丁,都得太阳到向;用午时下四刻太阳到山,名叫阴阳共济。用卯时下四刻太阳穿照,叫阴阳平排。
坐壬兼子、坐子兼壬,都得太阳到山;用午时上四刻太阳到向,名叫阴阳共济。坐丙兼午、坐午兼丙,都得太阳到向;用午时上四刻太阳到山,名叫阴阳共济。用酉时上四刻太阳穿照,叫阴阳平排。
坐壬兼亥、坐亥兼壬,都得太阳到山;用巳时下四刻太阳到向,名叫阴阳共济。坐丙兼巳、坐巳兼丙,都得太阳到向;用巳时下四刻太阳到山,名叫阴阳共济。用申时下四刻太阳穿照,叫阴阳平排。
亥兼乾、坐乾兼亥,都得太阳到山;用巳时上四刻太阳到向,名叫阴阳共济。巳兼巽、坐巽兼巳,都得太阳到向;用巳时上四刻太阳到山,名叫阴阳共济。用申时上四刻太阳穿照,叫阴阳平排。
戌兼乾、坐乾兼戌,都得太阳到山;用辰时下四刻太阳到向,名叫阴阳共济。辰兼巽、坐巽兼辰,都得太阳到向;用辰时下四刻太阳到山,名叫阴阳共济。用未时下四刻太阳穿照,叫阴阳平排。
戌兼辛、坐辛兼戌,都得太阳到山;用辰时上四刻太阳到向,名叫阴阳共济。辰兼乙、坐乙兼辰,都得太阳到向;用辰时上四刻太阳到山,名叫阴阳共济。用未时上四刻太阳穿照,叫阴阳平排。
轮宫太阳到山到向是阳气照临,无形象可见,是阴中之阳;时上太阳到山到向,是阳光照临,有形象可见,是阳中之阳;轮宫太阳属阴,时上太阳属阳,二者同到山向,名叫阴阳共济。时上太阳从本山十字横过之方穿照,是阴阳二气平排横交,叫阴阳平排。若择与四柱日干合本山元辰或合与本山相生格,不论阴阳共济与阴阳平排,都可获吉!
《疑龙经》:“请君专用三合照,三合对宫福禄坚”,书中认为太阳为诸宿之主,临照四方,善宿遇之增辉,恶宿遇之敛伏。以吉凶程度来说:太阳到向说明阳光直照,阳气充足取其欣欣向荣的大好时间,用之为上吉;对于太阳到山为阳光后照,难免光线不足,只有皇家修造宫殿,平民用之不宜。
太阳到山与太阳到向,正是在罗盘第七层盘面上的二十四节气是沿顺时针向前排列的,它们与地盘正针二十四山的十二地支,存在着相互对应的关系。因地盘十地支分别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。如正月建寅,对应立春、雨水;二月建卯,对应惊蛰、春分:三月建辰,对应清明,谷雨等等,其余以此类推,司时二十四节气与天盘缝针的二十四山也有对应关系,如艮为立春,寅为雨水,甲为惊蛰,卯为春分,乙为清明,辰为谷雨等等。
二十四节气在罗盘中主要是用于时空择吉。取用于太阳到山、太阳到向、太阳到方。这里所说的太阳到山,是指太阳运行坐山的相反方向,两者相差180度。比如说太阳立春到艮山,那么经过十二个节气以后,它就自然转移到艮的相对方向坤方,所以,这个坤方对于艮山来说就是太阳到向。总的来说,立春到山,立秋到向。亥山乃雨水到山,处暑到向,其余以此类推。
太阳到山,太阳到向,还有太阳三合照。这里的三合照,是指与二十四山每个山构成正三角关系的叫做三合照,比如说午山的三合照在寅方或戌方,未山的三合照在卯方或亥方,子山的三合照在辰方或申方。也就是说能形成三合局的就叫做三合照。三合照在坐山与坐山之间的距离都相隔120度。
关于太阳到山、太阳到向、太阳三合照主要用于选择埋葬和修造的吉利时间,以坐山或朝向太阳所到日期选择下葬或修墓立碑的吉时,或于三合方位的前后15天下葬或立碑。在这十五天之内,若岁破、三煞、五黄临山不宜用事。
太阳到山盘专为择日所用,例如坐西山卯向或坐卯山西向的阴宅选择太阳在巳,太阴在丑的日期立碑下葬,这就叫做太阳三合照。如坐壬山丙向的阴宅,天帝大雪到山,芒种到向。太阳立春到壬,芒种到坤,寒露到乙,此叫做坤壬乙合照。太阳大雪到艮为六合照,此乃属于大地自然之理。
太阳是日星,天帝是月星,日星为阳,月星为阴,故天帝到山,太阳到向,此法叫阴阳交媾;得太阳穿照,叫阴阳平排,若择与四柱日干合本山元辰或合与本山相生格,不论交媾与平排,都可获吉!